谈闻财经 > 创业板 > 〖深圳安科创业板上市〗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深圳安科创业板上市〗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2024-05-06 22:11:53创业板

财经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注重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投资者们需要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以应对市场风险和投资风险。下面谈闻财经中的这篇文章是关于深圳安科创业板上市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文|胡文柳

编|阳一

日前,《财经天下》周刊注意到,冲刺创业板IPO受阻的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安科”),因保荐人招商证券已出具复核报告,已被深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目前其审核状态为“已问询”。

深圳安科作为曾经的医械“老大哥”,是医械领域是被称为“黄埔军校”的存在,包括迈瑞医疗的创始人李西廷、徐航,理邦仪器的创始人祖幼冬、张浩,宝莱特的创始人燕金元、微点生物的创始人等,均是出自于深圳安科。在今年,深圳安科也向创业板发起了冲刺,其IPO材料在6月被受理。

但在一个月以前,招商证券公告显示,因其2014年在开展飞乐股份独立财务顾问业务工作期间未勤勉尽责,涉嫌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受此消息影响,自8月19日起,招商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33个IPO项目的审核状态陆续变更为中止,其中就有深圳安科。

如今,IPO之路重启,深圳安科上市成色几何,它还能否续写昔日的“传奇”?

(图/视觉中国)

医械“老大哥”,吃到了CT机红利

在早期,国内医学影像设备也是国内“卡脖子”的行业之一,产品一度依赖进口。但这一赛道却在今年“火”了起来。在今年8月,联影医疗成功上市,募资110亿元,创下了今年以来科创板最大规模IPO记录,并在上市首日盘中市值一度冲破1500亿元。伴随着医疗器械国产化的大趋势,其他本土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商如东软医疗、明峰医疗、深圳安科等,也纷纷开启了IPO之路。

现代医院中,最贵的检查设备莫过于高性能的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等,它们的单机价格通常在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级别,是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代表产品。

深圳安科是国内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提供商之一,也是国内最早自主研发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及微创治疗设备的企业之一,成立于1986年,我国首台MRI(核磁共振成像)、首台螺旋CT、首台移动式CT、首台乳腺X线机、首台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均来自深圳安科。早年间,它曾与万东医疗、东软医疗一起并称“中国医疗器械三巨头”。

然而,在2007年时,深圳安科曾一度资金链紧张。随着国内医疗器械市场逐渐对外资企业开放,GE 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等跨国医疗器械巨头纷纷来华投资建厂,并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受制于技术、资金、品牌方面的差距,深圳安科的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受到挤压,发展陷入瓶颈。

到了2020 年,GE医疗在国内CT设备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为20.8%;西门子在中国MRI设备市场的市场占有率排在首位。而深圳安科在这两大市场已皆排名靠后。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深圳安科分别实现营收4.23亿元、5.59亿元、6.82亿元;实现净利润为-4565.18万元、4067.01万元、7730.47万元。在2020年,深圳安科才实现业绩扭亏。

对此,深圳安科表示,“前期投入成果逐步释放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持续推出,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产品成本优化下降,且受新冠疫情环境下CT产品需求旺盛影响,公司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据招股书介绍,深圳安科主攻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和生产,目前有4大类产品,包括CT、MRI、XR和微创治疗设备,此外公司还经营产品的售后配件及服务。

具体来看,公司的CT设备近两年的销售额相比2019年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进一步提高。2019年至2021年,其CT设备营收从1.95亿元增长至4.54亿元,营收占比从46.02%上升至67.5%。这主要是由于2020年之后受到疫情影响,CT设备市场需求大增,深圳安科还推出了车载CT和方舱CT设备,其CT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也扭转了公司此前业绩亏损的局面。

深圳安科也抓住机会,在连续盈利两年后,其经审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累计已达到8111.41万元,满足了创业板上市标准,便立即递交了招股书。

可是,在2021年,因市场竞争激烈,深圳安科已经调低了部分产品销售价格,综合毛利率从40.44%下降至38.20%。具体来看,深圳安科CT产品2021年的均价跌至146.6万元/台,甚至低于2019年的148.96万元/台的均价,其另一款主打产品MRI设备的均价,也从2020年的195.53万元/台降至2021年的190.1万元/台。

市场也疑问,当疫情趋于稳定后,深圳安科还能维持前两年的营收能力和盈利水平吗?

前五大客户是经销商

从销售模式上看,深圳安科近年来营收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经销商渠道。

深圳安科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经销商管理和经销渠道建设,通过经销商开拓境内外市场,并致力于与资金和业务实力较强的经销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部分经销商因与公司交易规模增加成为前五大客户。

在2021年,深圳安科前五大客户全是医药器材经销商。2019年至2021年,深圳安科直销模式销售收入分别为2.38亿元、2.14亿元及2.09亿元,呈连续下降趋势;而经销模式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同期分别为1.80亿元、3.40亿元及4.65亿元。

而在同行企业中,不同于深圳安科,今年上市的联影医疗2021年前五大客户就全是医疗机构。而和深圳安科同样依赖经销商的东软医疗也曾直言这种模式的风险,“倘若分销商减少、延迟或取消订单,或公司未能重续分销协议、与分销商维持良好关系或找到及聘用其他或替代分销商,则公司产品销量可能会下降或无法增长。”

通常来说,直销模式是指公司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经销模式是指公司先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终端客户。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人员曾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如果要代理产品,则需要一次性提取固定数量的器械。换句话说,经销模式下,深圳安科产品最终的实际销售情况,外界实际上也并不能清楚了解。

深圳安科表示,经销商按照合同约定结算方式向公司支付款项,公司与经销商主要采取信用收款的结算方式,通常在产品验收合格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完毕全部合同款项;此外,与少部分经销商采取分期收款的结算方式。

(图/视觉中国)

数据显示,深圳安科营收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金额也在加大。2019年至2021年,深圳安科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1.16亿元、0.85亿元和1.07亿元,其中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分别为6544.87万元、4947.93万元和8412.08万元。

此外,近三年内,公司应收帐款计提坏账损失金额累计达到1.50亿元,超过了三年净利润之和。

股东超百名,无人控股

在招股书里,深圳安科将自己36年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用20年完成了初创使命,又用3年时间走出瓶颈期,用7年时间实现技术积累;之后,自2018年起至今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但招股书中也显示,在快速发展期间,公司股权较为分散,没有控股股东。

截至6月21日,深圳安科共有41位股东,经股权穿透后,认定的股东人数一共是107名主体。其中,朱黎明为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 12.67%股份,第二大股东麦星灏旻持有8.35%股份,第三大股东江苏民投持有7.23%股份。招股书显示,上述股东所持股权比例均不足 30%,而且依其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决权尚不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深圳安科无控股股东。

朱黎明为深圳安科实际控制人,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13.03%股份,如果公司本次发行成功,接受部分股东、员工持股平台表决权委托之后,其将合计控制28.62%股份的表决权。

对此,深圳安科直言,“由于实际控制人持股和控制权比例较低,且公司股权相对分散,若在上市后潜在投资者通过收购控制股权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际控制人控制地位不稳定,将可能对公司治理和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41名股东中,员工持股平台多达10家,背后涉及员工约有150人。

提倡员工持股,或许也是深圳安科仔细考虑过的。2007年,深圳安科陷入资金困境,不少员工选择离开,公司一度人才大量流失。目前深圳安科的董事与高管,大部分是2021年前后重新上任的。为了维持公司的稳定,深圳安科表示,“设立上述员工持股平台可以使公司骨干员工通过间接持有公司股权的方式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有利于增强公司凝聚力、维护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公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长效机制,有利于兼顾员工与公司长远利益,为公司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末,深圳安科合并累计未弥补亏损达1.84亿元。

如今深圳安科恢复上市进程,但面对已改变的市场,深圳安科要回到顶峰,也并非易事。

通过上文,我们已经深刻的认识了深圳安科创业板上市,并知道它的解决措施,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惊慌失措了。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信息了解,可以看看谈闻财经的其他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储存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发现本站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猜你喜欢